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wèi)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yxdday.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yxdday.com
上海市連續(xù)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又逢一年法考季,自己的律師之路不由地浮現在眼前:兒時的律師夢、煉心的司考情(那時還叫司考)、求索的執(zhí)業(yè)路……
一、兒時律師夢
當大運河畔野花爛漫,我和小伙伴們卷起褲腿下河摸魚時;當喜歡讀書卻秉承“女子無才便是德”理念的父親在我入學時叮囑“學習不要太用功,小閨女認識幾個字就行” 時,我是從沒有想過30多年后的自己能坐在大上海窗明幾凈的商務樓里做一名律師的。這一切緣于一次鄰里糾紛:村里兩個大家族十幾個人從爭吵、對罵到即將上演“精武門”的千鈞一發(fā)之時,被及時趕到的鄉(xiāng)司法所干部一番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這一幕沖擊了我幼小的心靈。從大人的贊賞中我知道了有一種工作是可以通過講理說法化解矛盾與糾紛的,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種子: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一個能講理說法幫別人解決糾紛的人。
沒想到這是一條需要歷經層層磨難的“取經”之路。
難以忘記當年因家庭變故,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時的酸楚與悵惘;難以忘記當同學們在象牙塔內“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我卻在打工路上踟躕的艱辛;更難忘記初到上海時流過的淚與所受的難……往事歷歷在目,所幸在最艱難的日子里,我沒有忘記童年的夢想,“她”讓我在生命的每一個轉折點都記得終點的方向。
一路風、一路雨、一路彩虹與陽光。當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的期待時,我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再進課堂追尋那已失落多年的“夢想”。
2014年,我考上了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三年里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在課余時間自學并成為二級心理咨詢師;2017年以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身份取得了碩士學位;同年,我又一鼓作氣通過了司法考試……
二、煉心司考情
當很多人得知大齡、非法本、零基礎的我是一次性通過司考時,會覺得我挺厲害。只有我自己知道,這條路我走得有多艱辛。尤其是考前的一個月,真是“臨考膽更怯”,一想到司考通過率如此之低,而邊工邊讀僅能通過網絡學習的自己,卻要和科班生們同臺競技,我便心生退意。嚴重的自我懷疑使我不僅寢食難安,甚至因懼怕失敗一度想棄考。這時一個聲音出現在耳邊: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目標是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何況我只有這一次備考的機會(據說那年是非法本可以參加司考的最后一年),也許正是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的決心,我的心平靜了下來。拋開所有雜念,我根據網校老師的建議并結合自己實情制定了嚴酷的復習計劃,謝絕一切社交活動,仿佛與世隔絕,每天有效學習的時間10個小時以上……那一個月里,媽媽每次看到我枕頭上落滿的頭發(fā)、因腰酸背痛難以支撐趴在桌上刷題的身影時都會悄悄地落淚。當得知通過司考的那一刻,真是猶如“范進中舉”之感。所以,在此,真想對那些和我一樣考前緊張、焦慮的同行人說:不到最后一刻,絕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平時功夫到了,心不亂則目標就在前方!
那個復習計劃至今還保存在我的電腦里,每當感覺坎坷不順時,我都會翻出來看看。每當看到那密密麻麻沒有空隙的計劃執(zhí)行記錄時,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力量和勇氣。
三、求索律師路
還未來得及細品剛入行的憧憬,現實就又澆了我一盆無情的冷水。
作為獨立律師承辦的第一個案子是媽媽為我接的——鄰居在拆違過程中作為原告提起的一個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因為堅信“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這起自認為勢在必得、“牛刀小試”的第一單。經過慎重的思考,我列出了十幾條的證據目錄、舉出了幾十頁的證據;還兩次向法院申請調查令,數次前往被調查單位取證又數次被拒,在屢拒屢試、好話說盡,感覺自己快低到塵埃里時才拿到想要的證據;夜半三更在網絡上大海撈針地查詢相關案例為開庭辯論壯膽;還向所里經驗豐富的“老法師們”請教交流……但結果卻是當頭一棒——案件敗訴了,鄰居最后得到的補償款比訴訟前被告主動協商承諾給予的金額還要少!這樣的結果不僅鄰居無法接受,我也感覺無顏面對。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一遍遍回想整個辦案過程,卻始終找不到敗訴的原因,心情也因此低落到了谷底,恍惚中甚至有些開始懷疑自己,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真的太大了,是不是我不適合走律師這條路?
正在迷茫無助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緣,一位律師前輩的話語點醒了我:“確定案件的著力點,明確案件的法律關系,選對訴求并按照訴求組織證據,這是案件勝訴的唯一途徑。選對方向,比努力一生更重要,這一人生格言與我們律師追求勝訴率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蹦且豢涛彝蝗灰庾R到,律師業(yè)需要傳承,而我需要一位導師。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這樣的導師并加入了他的律所;當然在轉所時對“新所”可能面臨的陌生與未知的擔憂,對“原所”已經適應難以割舍的牽念與感恩,至今歷歷在目。
加入新所后,自己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新世界”。律所同事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但談吐間卻洋溢著成熟自信的律師風采;傳說中的“996”是這里的工作常態(tài):早上8點、晚上10點,哪怕周末總能看到同事們忙碌的身影;接待室每天都坐滿了當事人……如果這只是表面所見,那么,律所“讀書會”更是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同事們的專業(yè)實力。每天必須提交一篇法律學習心得或辦案體會的“會規(guī)”,讓我養(yǎng)成了“每天一小時有效閱讀”的學習習慣。將所學所得所思用筆寫出、記下并與同事交流時,仿佛秒回“學生時代的作業(yè)狀態(tài)”;律所定期的培訓學習,讓我懂得了什么叫日新月異的精進;九民紀要新民事證據規(guī)則、民法典剛發(fā)布,同事們已經徹夜研讀,甚至主任也會在百忙之中從頭到尾地學習……律所的學習氛圍、團隊文化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影響著我,于是自己內心那個沉睡的小孩被激發(fā)了,感覺自己如同一顆剛發(fā)芽的種子,迎風生長。
還記得剛剛到 “征收基地”值班時的情景,“公租房”“私房”“承租人”“同住人”“非居面積補貼”“托底保障”等專業(yè)詞匯讓我這來自小城的新律師一頭霧水;還記得初到街道、居委會提供普法和提供法律咨詢時,面對居民提問時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念念不忘必有回聲,加班加點的學習和交流,出現了效果。仿佛是突然之間,面對被征收房屋居民關于征收補償問題的詢問時,自己能夠脫口而答了;面對居民“遺囑、繼承”等家事問題咨詢時,自己可以應對自如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f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和短板:律師是實務性很強的行業(yè),同樣的案件,不同律師的辦案思路、辦案技巧就不同,這也將直接影響案件的結果。一個案件對律師來說或許只是個案件,但對當事人來說,則很有可能是影響其一生命運的事。如何才能用最簡便方式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化的合法利益、怎樣才能讓代理的每個案子不辜負當事人的信任與托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許團隊合作是作為新律師最有效的學習途徑之一。雖然這樣可能會減少自己的收入,但可以保證辦案質量、是對當事人最大的負責與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兒時的誓言在腦海重現且更加堅定:“我要做律師,不僅要做一個忠人之事的律師,更要做一個值得信賴與托付的好律師?!?/span>
與優(yōu)秀而有志向的同事們合作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和團隊的力量。
那個敗訴的勞動仲裁案,一審竟然翻盤,全部訴請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對方不服上訴,被二審駁回維持原判,收到判決書的那一刻委托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同學介紹的一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因為是年輕的女律師,委托人(被告)一開始對我們充滿“質疑”,但當原告在庭審中因我們的據理力爭而被迫接受和解方案、當庭撤訴時,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委托人的開心與謝意。
一個必然敗訴的案件,在據實告知可能面臨敗訴的風險,委托人(被告)表示因原告太囂張要奉陪到底時,感受到了當事人的委屈,于是我在庭前進行了詳盡的證據收集、數次與證人會談,在庭審中步步緊逼地發(fā)問,讓理屈詞窮的原告及其代理人在法官審視下數次啞口無言。庭審后,當事人哽咽地表示,當她看到原告無地自容的窘態(tài)時,感到自己雖敗猶榮,而這就是她想要的結果。
“專業(yè)態(tài)度+鉆研精神”使我在每一個承辦的案件中看到了法律的光芒,也體會到了律師的尊嚴與價值。
本以為只要努力鉆研、力爭專業(yè)精通就可以做好律師了,但一天在街道法律援助值班時,一對90多歲走路顫巍巍的老夫妻“購房被騙”的法律咨詢讓我觸動、反思良久。案件很簡單,就是老夫妻支付了400多萬元的購房款后,賣家拒不配合辦理過戶手續(xù)造成違約應如何維權的問題。解答完咨詢后忍不住提醒老人,買房和維權這樣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子女辦理。老太太聞聽此言老淚縱橫,原來在房屋征收過程中他們與兩個兒子因征收款分配問題發(fā)生了糾紛,最后老夫妻提起訴訟并獲得了全部支持,但兩個兒子自此后便與老夫妻斷絕了關系,這才有了老夫妻“購房被騙”的故事。那一刻,兩個兒子的行徑、老夫妻老無所依的凄然讓我如鯁在喉;那一刻,我忍不住反思家事糾紛中依法依規(guī)的訴訟策略是否是最好的選擇,比如這對老夫妻贏了官司卻失去了親情?當然,金錢也許買不來孝心,但若沒有對簿公堂或許兩個兒子不會這么決絕。所以,從那一天開始,面對家事糾紛的咨詢時,總會嘗試用自己在十多年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所學的心理學知識疏導當事人的情緒、化解矛盾,爭取通過非訴的方式達到定分止爭的目的。因為老夫妻的故事,讓自己多了一份信念,不僅要做一位專業(yè)的律師,更要做一個有溫度的法律人……
我承認,律師之路我比同齡人晚出發(fā)了十多年,但幸運的是自己還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這些年遇到的良師益友和不滅的夢想,讓我即便是一只小小鳥,還可以自由飛翔。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過去的路告訴我,其實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人生的財富,而每一次挫折后的奮起都是自我的提升!當我終于成為一名上海律師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征程。只是這一次,希望它能成為我一生的終極奮斗,希望自己能在數萬律師組成的百花園里立足、生長。陌上花,可緩緩“開”矣。有時想自己就像一株已錯過春天的陌上花;但只要向著太陽,努力又自由地生長,相信總有一天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燕曉鳳
上海華夏匯鴻律師事務所律師
業(yè)務方向:民商事、婚姻家事、刑事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